gogogo高清在线观看中文版_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_人类是如何交匹配的高清版_妈妈的朋友8在观3完整有限中字_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

Technical Articles

技術文章

當前位置:首頁  >  技術文章  >  二氧化碳與大棚栽培

二氧化碳與大棚栽培

更新時間:2024-09-18      點擊次數(shù):4
  一.技術原理
 
  CO2是光合作用的碳源。試驗研究表明:如果把CO2濃度從大氣的濃度(300PPM左右)提高到1000PPM,植物的光合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;而如果把CO2濃度降低到50PPM,光合作用因缺乏原料而停止。CO2濃度在100~2000PPM內,作物產(chǎn)量隨CO2濃度增加而提高。
 
  二.大棚內為什么要施用CO2
 
  理由有二條:一是大棚栽培棚內CO2不足,有資料表明:大棚內CO2濃度一天的變化是日出前約為500~600PPM;日出后,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量CO2棚內CO2濃度可下降到100PPM以下。二是在冬季時,大棚邊膜放下,起保溫作用,這樣就形成一個密閉設施,CO2的濃度會下降,同時為增施CO2創(chuàng)造了條件,增施的CO2氣肥不易跑掉,對CO2的濃度容易進行控制。
 
  三.增施CO2氣肥的主要作用
 
  根據(jù)各地在草莓、西瓜、茄子、黃瓜、番茄、地蒲、南瓜等作物上增施CO2氣肥,主要有五個方面作用:一是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,使植株生長健壯;二是可提高農(nóng)產(chǎn)品的內外品質,增加效益;三是提高產(chǎn)量,尤其是瓜果類的前期產(chǎn)量;四是提早上市時間;五是可增強植株的抗性,提高產(chǎn)品的耐貯藏性。在植物非試管快繁中,葉片的光合效率顯得尤其重要,增加CO2濃度可明顯提高光合作用,合成更多的有機物,并運輸?shù)角锌谔?促進切口細胞的活化及根系的形成。
 
  四.施用方法
 
  1.施用量
 
  蔬菜作物的施用量:草莓、西瓜、芹菜、黃瓜、番茄等作物棚內適宜CO2濃度為1000~1300PPM,西紅柿、辣椒等為800~1000PPM;
 
  按生產(chǎn)時期分:一般是定植一周后開始施用,前期濃度可低一些,生長旺盛濃度可適當提高,農(nóng)戶靈活掌握施用。
 
  各種快繁苗的施用量:一般增加CO2濃度至1000~1300PPM.
 
  2.施用方法
 
  ⑴加料:將15公斤碳銨加入反應桶,搗碎大塊,整平,加半過濾桶水→將出酸管放在桶→加上內蓋,擰緊外蓋;
 
  ⑵連接輸氣管:將過濾桶加水至水位線→放置好發(fā)生器(長度在50米以上應放在大棚)→架設好輸氣管(離地高度2米左右),每間隔1~1.5米打一個直徑2mm左右的孔,遠離反應桶處可適當增加打孔密度;
 
  ⑶日常操作:根據(jù)植物情況、面積大小及用量對照表將反應液加入定量桶→將定量桶掛定,反應液出口處略高于入口處10~500px即可→緩慢打開反應液閥門,送氣開始→反應結束后關閉閥門;
 
  ⑷施用時間:晴天上午7~9時放施,放施后閉棚1.5~2小時;如氣溫較高,需在8:30開棚放氣的,可提早放CO2氣肥,但要保證閉棚時間2小時。陰雨天停止施用。
 
  五.注意事項
 
  由于二氧化碳反應液有一定的腐蝕性,在加液或換液時要注意安全,防止藥液飛濺到人身上和直接接觸皮膚,如操作不慎藥液飛濺上身上應立即用水沖洗干凈。藥液濺到衣服上也應立即漂洗,以防損壞衣物。
 
  反應液和發(fā)生器的放置必須安全可靠,嚴禁兒童接觸,以保安全。
 
  CO2要連續(xù)施用,不能突然停止,只要有1.5~2小時的閉棚時間,都可繼續(xù)施用CO2。
 
  等量反應結束后,桶內的溶液和沉淀物主要是硫酸銨,倒出前要作酸堿度檢驗——即取少量碳銨放入反應桶內,如果沒有氣泡出現(xiàn),說明無殘酸;如果有氣泡出現(xiàn),應繼續(xù)緩慢加入碳銨,直至無氣泡產(chǎn)生。
 
  氣肥,殘液為優(yōu)質肥料,放置2天后施用,施用時必須按1:100稀釋
 
  二氧化碳是一切植物制造光合產(chǎn)物的必需物質,即以氣態(tài)形式通過植物葉背氣孔進入葉片,同水一起,在太陽光的作用下合成光合產(chǎn)物(碳水化合物),供給植物生長發(fā)育和開花結果的有機養(yǎng)分。據(jù)測定,自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為0.03%~0.034%,多數(shù)植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濃度為0.1%。采用塑料大棚和溫室栽培的作物,棚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達到自然條件下的三倍時,光合能力可比原來提高兩倍以上。
 
0755-85258143
歡迎您的咨詢
我們將竭盡全力為您用心服務
2850139694
關注公眾號
版權所有 © 2024 深圳市元特科技有限公司  備案號:

TEL:13530295997

關注公眾號